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二、圣言及其灵义或内义(摘自《属天的奥秘》)
WH6.圣言的必要性和卓越性。凭自然界的光不可能知道主,天堂和地狱,人死后的生命,以及人获得属灵和永恒生命所凭借的神性真理(8944, 10318—10320节)。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证实:许多人,包括他们当中有学问的人都不相信这些事,尽管他们就出生于圣言所在之地,并通过圣言接受过这方面的教导(10319节)。因此,有必要从天堂赐下启示,因为世人本为天堂而生(1775节)。故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启示(2895节)。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相继出现了的各种启示(10355, 10632节)。生活在大洪水之前、其时代被称为“黄金时代”的上古之人有一种直接的启示,神性真理因此被刻在他们心上(2896节)。存在于大洪水之后的古代教会有一种历史和预言的圣言(2686,2897节):关于这些教会,可参看《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》一书(247节)。该圣言的历史部分被称为“耶和华战记”,预言部分被称为“诗歌”(2897节)。就启示而言,这部圣言类似我们的圣言,但它适合古代教会(2897节)。摩西曾提到这部圣言(2686, 2897节)。然而,该圣言遗失了(2897节)。其他人也有过预言的启示,这从巴兰的预言明显看出来(2898节)。
无论整体还是每个部分,圣言都是神性(639, 3305, 10321, 10637节)。从经历可知,圣言的一点一画都是神性和神圣的(9349节)。现今对圣言的解释是,它的一点一画都是被启示的(1886节)。
教会尤其存在于圣言所在之地,在那里,主通过圣言被认识,神性真理被揭示(3857, 10761节)。但不能由此推论说,那些出生于圣言所在之地,由此认识主的人,就属于教会;相反,属于教会的,是那些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被主重生的人,因而是那些过着一种爱与信的生活之人(6637, 10143, 10153, 10578, 10645, 10829节)。
6071.“把他们带到法老面前”表引入记忆知识。这从“法老”的代表清楚可知,“法老”是指总体的记忆知识(参看5799, 6015节)。“带到他面前”之所以表示引入,是因为介绍他们的目的就是引入他们,也就是引入教会的真理,这些真理就是“雅各的儿子们”。关于教会的这些真理被引入教会记忆知识的必要性,可参前文(6004, 6023, 6052节);但由于如今这是个不为人知的主题,故必须进一步予以说明。
如今教会的记忆知识是指那些属于圣言字义的事物。除非来自内义的真理被引入这些记忆知识,否则,心智就会受迷惑,陷入各种异端邪说;但是,一旦真理被引入它们,心智就不会受迷惑,陷入异端邪说。例如,人若从圣言字义获知神会发怒、惩罚,将人引入试探,投入地狱,作恶,就有可能受迷惑,陷入关于神的错误观念,如:邪恶,因而与神对立的东西是从良善本身,也就是神那里出来的;而事实上,良善来自良善,邪恶来自邪恶。不过,如果内层真理被引入这记忆知识,如这一真理:正是人里面的邪恶使人发怒,将他引入试探、惩罚他,把他投入地狱,并且不断产生进一步的邪恶,那么他从字义所知的这个记忆知识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象。这个问题就像国家所立的法律,这些法律出自君王,但惩罚的痛苦却不能归因于君王,而是归因于那些作恶的人。
还有这个真理:地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,并且被允许成为邪恶的源头;为了人的缘故,这是无法避免的。因为人陷在邪恶中,他的生命就是由邪恶产生的;因此,他若不留在邪恶中,就无法处于自由,从而得以改造。然而,除了良善外,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,因为神在人允许的范围内将邪恶折向良善。
还有这一真理:信仰的最总体事物首先到来,后来必充满个体真理。下面这个总体记忆知识就是如此:所发生的一切事,无一例外,皆来自神,包括惩罚所带来的痛苦。至于这些痛苦以哪种方式来自神,这不得不等到以后才能获知;经许可所发生之事的性质和源头也是如此。同样还有这一真理:对神的一切敬拜必始于神圣的敬畏,这种敬畏含有以下信仰在里面,即:神会奖赏好人,惩罚坏人。简单人和小孩子必须相信这一点,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许可;他们的信仰遵照主的这些话:
惟有能把灵魂和身体都灭在地狱里的,正要怕祂。(马太福音10:28)
所以,尽管一开始他们因为害怕不敢作恶,但伴随良善的爱却逐渐被引入,然后他们开始知道并发觉,除了良善外,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,邪恶来自他们自己,最后知道,一切邪恶皆来自地狱。
此外,天堂里的人发觉,除了良善外,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;而地狱里的人却说,一切邪恶皆从神来,因为是神允许的,祂没有移除邪恶。但作为回应,灵人界里的人被告知:如果邪恶真的从他们那里被拿走,他们就不拥有任何生命,陷入邪恶的世人也是如此。他们还被告知:他们里面的邪恶会照着律法自我惩罚,惩罚所带来的痛苦最终使他们避免作恶;对恶人的惩罚就是对善人的保护。
再加这一个:陷入邪恶的人,以及其敬拜是缺乏任何内在之物的外在之人,如犹太人,无论如何都要活在对神的畏惧中,并相信祂就是那实施惩罚的人;因为他们能出于对神的畏惧行善,却绝无可能出于爱行善,或说对神的畏惧能使他们行善,但爱却永远不能。当这些和其它许多真理被引入上述取自圣言字义的记忆知识时,这记忆知识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象。因为这时,该记忆知识变得像透明的容器,里面所盛的真理照亮这容器,使它看上去只是一个总体真理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